记者 辛圆

国家发展改革委价格监测中心周三发布数据显示,截至7月30日,全国生猪出场价格为14.53元/公斤,比7月23日下跌1.69%;主要批发市场玉米价格为2.4元/公斤,较7月23日持平;猪粮比价为6.05,比7月23日下降1.79%。值得注意的是,生猪价格和猪粮比价均已连降三周。

对于生猪养殖产业而言,当猪粮比价处于较高水平时,养殖企业和养殖户的积极性提高,会扩大养殖规模,增加生猪存栏量。当猪粮比价持续过低时,生猪养殖可能面临亏损,部分养殖户可能会减少养殖规模,甚至退出市场。

分析师认为,目前消费端仍处于疲弱状态,整体供大于求,这是导致猪价持续低迷的主要原因。

农业农村部数据显示,截至6月末,全国能繁母猪存栏量4043万头,尽管较去年年末高点减少37万头,但仍超过正常保有量。

按照《生猪产能调控实施方案(2024年修订)》,全国能繁母猪存栏正常保有量为3900万头,能繁母猪存栏量处于正常保有量的92%-105%区间为绿色区域,表示产能正常波动。目前能繁母猪存栏量为正常保有量的103.7%,虽处于产能调控绿色区域的上限,但已呈现阶段性偏高态势。

今年以来,政策层面持续释放信号,倡导行业“减母猪”“控二育”“降体重”。

4月29日,农业农村部办公厅发布《养殖业节粮行动实施方案》的通知。《方案》明确提到,持续调整优化生猪产能。实施生猪产能调控实施方案,把住能繁母猪存栏量“总开关”,引导养殖场户优化母猪存栏结构、合理控制产能。持续完善生猪产能监测和预警体系,及时发布市场信息,指导养殖场户适时出栏和优化养殖规模,促进供需适配。

农业农村部7月23日召开推动生猪产业高质量发展座谈会。农业农村部部长韩俊在会上表示,当前,生猪产业面临产能阶段性偏高、生产和价格波动风险大等问题。要严格落实产能调控举措,合理淘汰能繁母猪,适当调减能繁母猪存栏,减少二次育肥,控制肥猪出栏体重,严控新增产能。

在此之前,国务院新闻办7月17日就2025年上半年农业农村经济运行情况举行新闻发布会。农业农村部畜牧兽医局局长黄保续表示,农业农村部将重点抓好两方面,促进生猪生产稳定发展。

黄保续表示,一是调产能。加密发布市场预警信息,引导有序出栏,加快淘汰低产母猪和弱仔猪,适应性调整产能,促进供需均衡。二是稳政策。落实地方生猪稳产稳价责任,优化生猪产能调控措施,抓好非洲猪瘟常态化防控,牢牢守住不发生区域性重大动物疫情的底线。

中邮证券在研究报告中表示,行业“反内卷”利好明年猪价。自5月以来,官方多次强调控产能、限制二育等,旨在引导生猪市场高质量发展,体现了官方对生猪产能调控、稳定猪价的决心。

报告称,综合来看,出栏体重的下降或有利于库存去化、稳定短期猪价,而能繁下降的影响则或许要到明年下半年才开始体现。同时若能繁下降、体重降低均实现且维持,则明年猪肉供应将明显减少,明年下半年猪价中枢或逐渐抬升。

华联期货在研报中指出,短期来看,目前处于季节性需求淡季,猪价仍将承压。但政策面持续释放积极信号,增强了市场对猪价上涨的信心,进而对猪价形成一定支撑。中期来看,生猪产能仍处释放兑现阶段,虽然政策倡导降重、减母猪,但实际产能去化效果仍有待观察。生猪在夏季生长速度缓慢,出栏计划受限,实际供应量或不及预期,叠加四季度需求的季节性改善,预计猪价在供需博弈中宽幅震荡运行,价格重心或逐步上移。